软件开发主要技术指标(什么叫技术指标)
一、ERP软件的主要指标简介
ERP软件是一套集成了企业各项业务功能的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模块。其核心管理思想在于实现企业内部及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标准:ERP软件应具备超越MRPⅡ范围的集成功能,包括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等。它应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具备在整个企业内实施控制和工程方法的能力。ERP软件还应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2. 性能标准:关键功能的响应时间、处理请求数量、对硬件资源的占用等都是重要的性能指标。软件的运行应稳定可靠,具备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
3. 可用性:ERP软件应提供持续的服务,并尽量减少因维护活动导致的服务中断。用户界面的设计应友好,易于操作。
二、软件主要技术指标
软件的技术指标主要反映其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具体包括:
1. 性能:关键功能的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并发用户数、资源占用情况等。
2. 可靠性:软件的故障率、平均无故障时间、故障恢复时间等。
3. 稳定性:软件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表现,是否会出现崩溃或异常。
三、软件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以HSE信息系统为例)
HSE信息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
1. 研发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2. 效益评估:通过该系统的实施,企业可以预期的效益,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率等。
3. 技术成熟度:系统的技术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4. 用户满意度:用户对该系统的评价和使用情况。
四、软件性能指标的具体内容
除了上述的功能标准和技术指标外,评价软件性能时还需关注以下方面:
1. 兼容性:软件是否能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兼容,是否能与其他软件无缝集成。
2. 安全性:软件的数据保护能力,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
3. 扩展性:软件是否支持新功能或模块的添加,是否易于升级和定制。
4. 客户服务:软件供应商提供的客户服务质量,如技术支持、培训等。
有些软件在初步测试时表现良好,然而在实际深入运行中,却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死机等异常情况。显然,这样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是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选购软件时,除了关注软件的性能表现,更要重视其兼容性。一款优秀的软件不仅要与已有的和未来的硬件设备无缝对接,还要与现有的和未来的软件系统相兼容。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软件的机型适用性,确认其是否能在各种操作系统下稳定运行,能否与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高效的数据通信,是否支持多用户或网络环境的使用,以及软件的响应速度和内存占用情况。
除此之外,软件的友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一款优秀的软件应该为用户提供菜单驱动的命令输入方式,直观形象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对话框等,并支持方便的鼠标操作。软件还应具备在线帮助功能,配合可显示的软件说明文本和应用实例教程,使用户无需翻阅手册,即可轻松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随着软件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软件的安全性和容错能力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用户在选购软件时,要了解软件是否具备安全保密措施,如设置口令或密码、划分使用权限等功能。软件的容错处理能力也是评估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用户不小心误操作的情况下,软件应能够有效地制止或恢复被误修改、删除的信息,并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
软件的维护和升级能力也是用户需要考虑的问题。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编写的软件通常具有较好的维护能力,包括修改、除错和功能扩展等。随着硬件性能的提升和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软件的版本也会不断更新和升级。只有购买由信誉良好的软件公司编写的、大量销售的软件,才能保证其维护和升级能力,从而保障用户的利益。
对于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液晶显示器包括分辨率、点距、波纹、响应时间、可视角度、刷新率、亮度和对比度、信号输入接口以及LCD的坏点等。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则通常包括字长、运算速度、主频、内存容量以及外设和软件配置等。字长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速度;运算速度以MIPS为单位,反映计算机每秒执行的指令条数;主频用MHz表示,是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内存容量是指内存储器中能够存储信息的总字节数,一般以KB、MB为单位。外设配置和软件配置也是评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CPU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包括每个时钟周期能执行的指令数量、整数运算能力和浮点运算能力等。这些性能指标由CPU架构的先进性、制程工艺的先进性、主频高低、缓存容量、内存带宽、指令集等多个硬件参数共同决定。
选购软件和评估计算机性能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技术指标,以确保选购到满足自身需求的高质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