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人数过少 汇添富能源ETF清盘计划夭折
【基金清盘计划因参会人数不足而夭折】
昨日,上海一家计划清盘的基金公司发布了公告。原定于持有人大会讨论清盘事宜,然而出席会议的基金持有人所代表的份额却不足总份额的50%,导致无法满足法定的开会条件,最终清盘的审议与决议被迫中止。这一事件在基金行业中尚属首次,因人数不足而使决议流产。
公告中提到的这只基金,被称为“迷你基金”,因其规模较小而面临清盘的考虑。清盘与否并非单方面决定,需要得到持有人的认可。上周,该基金公司发布公告,计划对旗下一只基金进行清盘。但在权益登记日,出席大会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或其代理人)所代表的份额并未达到合同约定的半数以上,因此会议并未就基金终止上市和终止基金合同等相关事宜进行审议和决议。
这种情况的出现,通俗地说,是因为参会的人数太少,无法达到法定的开会条件,导致持有人大会无法召开。据《金证券》记者了解,这也是中国公募基金史上第一次因为持有人大会代表份额不达标而未能形成决议的案例。
对此,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的副总经理王群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拟清盘的基金为能源ETF,主要投资者为散户,且分散程度可能非常高。这样的客户结构使得召开持有人大会的难度加大,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很难成功召开。
有基金持有人表示,基金审议清盘时,由于基金本身的亏损和参会费用问题,导致参会者较少。但王群航认为,现在未能清盘未必是坏事。能源行业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目前正处于低谷,若此时清盘,可能是在地板价格上进行的。如果基金公司对净值低于面值的基金给予清盘补偿,可能会吸引套利资金进场,推高相关基金的规模。
最终清盘还是不清盘,并非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市场的认可。正如王群航所言,“这不也是一种博弈机制吗?”市场会根据各种因素自行调节,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这也体现了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这场博弈中,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持有人,都需要理性对待,共同为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