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借贷产品户(内部债券借贷)
一、债券借贷与债券质押式回购的区别
债券借贷与债券质押式回购在金融市场上是两种常见的金融工具,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简单来说,债券借贷更多地涉及债券的借用与归还,而债券质押式回购则主要关注资金的借入与偿还。
在债券借贷中,债券持有者将其手中的债券作为质押物,向市场中的其他投资者借钱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主要依赖于债券的市场价值和借款者的信用状况。债券持有者通过短期出售债券获得资金,同时承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约定的价格回购这些债券。这种交易方式对于需要短期资金的投资者来说非常有用。
相比之下,债券质押式回购是一种更为稳健的金融工具。在这种交易中,投资者将债券质押给另一方以获取短期资金。逆回购方(即资金借出方)通过购买这些质押的债券获得利息收入,并在约定的时间将资金收回。这种交易方式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逆回购方通常是从信誉良好的机构或个人那里购买债券,并且这些债券通常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如果正回购方违约(即未能按时偿还资金),逆回购方可以通过处置质押的债券来收回资金。这种交易方式受到许多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二、非标融资简介
信用担保融资:信誉与责任的桥梁
信用担保作为一种特殊的中介活动,在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它通过结合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为担保人提供提高被担保人资信等级的机会。担保人的角色并非简单,他们不仅拥有对被担保人的债权和资产所有权,更有权监督其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参与管理。
融资租赁:资产所有权的灵活转移
融资租赁是一种独特的租赁方式,它实质上是转移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或大部分风险和报酬。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的所有权可能是暂时的,最终可以选择转移,也可以不转移。与传统的租赁方式相比,融资租赁的核心区别在于其租金的计算方式:传统租赁以使用物件的时间为基础,而融资租赁则以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来计算。
债券交易:严谨而丰富的金融程序
债券交易,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两部分。场内交易,也就是交易所交易,是债券市场的核心。在这一环境中,交易程序必须遵循证券交易所的严格规定。整个交易过程可以细分为五个步骤:开户、委托、成交、清算和交割,以及过户。
开户是投资者进入证券交易所的第一步,需要与可靠的证券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办理相关手续。随后,投资者需要确立委托关系,向证券公司发出交易指令。这些指令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求以多种方式分类。当委托被接受并填写委托单后,驻场人员将迅速执行委托,促使债券成交。成交的原则和竞价方式确保了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一旦交易成功,接下来就是清算和交割。清算过程是对同一证券公司在同一交割日的买卖相互抵销,确定净交割额。而交割则是将债券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同时将款项从买方转移到卖方。这个过程可以根据交割日期的不同分为当日交割、普通日交割和约定日交割。
在这个复杂的交易过程中,无论是信用担保融资还是债券交易,都体现了金融市场的丰富多样性和严谨性。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投资者的利益和市场的发展。作为投资者,深入了解这些金融活动,掌握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则,是成功的关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中,对于债券的交割日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对于当日交割,买卖双方在成交当天就需要办理券款交割手续,这种高效率的交割方式确保了市场的流动性与即时性。
而在普通的交易流程中,交割日被定在买卖成交后的第四个营业日,为双方提供了相对充裕的时间来办理相关手续。还有约定交割日,即买卖双方在成交后的15日内约定某一日进行券款交割,为双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完成债券交易的最后一环是债券过户,这意味着将债券的所有权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这一程序包括几个步骤:债券的原所有人在完成交割后需领取并填写过户通知书,连同债券一起送到证券公司的过户机构。而新持有者在完成交割后会从证券公司获取印章卡。当证券公司的过户机构收到必要文件并审核无误后,会在原持有者的证券账户上减去相应数量的债券,同时在现金账户上增加相应的交易金额。对于买方来说,过程相反,其现金账户会减少支付金额,而证券账户上则增加债券数量。
转向场外债券交易,这种交易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的证券公司柜台进行的,包括自营买卖和代理买卖两种形式。自营买卖程序相对简单,买卖双方根据证券公司的挂牌价格进行交易,填写申请单后,证券公司根据申请开出成交单并完成交易。而代理买卖则需要投资者填写委托书,委托证券公司代其买卖。这种形式的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分别挂牌,达成一致即可成交。
对于国债的购买,有三种主要形式:无记名式、凭证式和记账式。无记名式国债的购买主要针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可在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网点购买。凭证式国债则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通过银行储蓄网点和邮政储蓄部门购买,以百元为起点整数发售。而记账式国债则在交易所内以记账方式办理发行,投资者需开立证券账户或国债专用账户购买。
关于国债交易行情的查看,投资者需注意在国债净价交易后的行情显示变化。实行净价交易后,显示的揭示价均为净价价格。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债交易行情,投资者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利率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状况等因素。
随着国债净价交易的启动,首个交易日的行情将呈现独特的走势。各类国债品种在K线图上将呈现向下的跳空缺口,这将是市场新纪元的开始。以“21国债(7)”为例,这款20年期的记账式国债,年利率为4.26%,自2002年1月31日起开始了它的第二个半年期交易。假设在3月22日,它的收盘价为109.20元。但在净价交易体系下,这个收盘价需要被转换为净价交易的收盘价,作为从3月25日开始实行净价交易的基准。当时应计利息额为0.59523287元,尽管在国债净价交易技术方案中应计利息额的计算要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但实际操作中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该国债品种在净价交易下的真正收盘价为108.60元。
深入了解债券的收益率计算方式,是每位投资者的必修课。债券的收益率并非单一固定,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票面利率、期限、面值和购买价格等。最基本的债券收益率计算公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金融逻辑。例如,某人于1995年以102元购买了一张面值为100元、利率为10%的5年期国库券,持有至到期,其债券购买者收益率高达7.8%。而若是作为债券出售者,在同等的情境下,其收益率更是达到了10.5%。更复杂的情况是,若在持有期间将债券转让,那么收益计算更为复杂,需考虑卖出价格、持有期间的利息等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计算并未将再投资收益纳入考量,而复利收益率的计算则更为复杂。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内部融资的话题。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在融资时首选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当内部融资不足时,企业会转向外部融资,而其中的顺序是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有多方面: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以内部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的企业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而提高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可能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内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包括留存收益借款和内部员工集资等。留存收益是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利润。在《公司法》的规定下,公司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利润分配,包括弥补亏损、缴纳所得税、提取公积金等。盈余公积是其中的一部分,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在企业运营中,盈余公积与公益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盈余公积,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其不同于法定盈余公积的特点在于其提取比例可由企业自主决定。这其中,法定公益金是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一部分资金,按照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这一比例在我国公司法中有明确规定。
那么,这些盈余公积有何用途呢?它们可以用于弥补企业的亏损。在五年内发生的亏损可以使用税前利润来弥补,若仍不足以弥补,则可以使用盈余公积。当盈余公积累积较多时,可以转增资本,为企业的扩张提供支持。在特殊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选择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回馈投资者。
企业内部集资是企业在自身生产资金短缺时,通过内部职工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必须遵循自愿原则,不得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手段硬性摊派。申请集资的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拥有营业执照、自有流动资金和银行开户等,同时需要提供详细的集资方案供审批。
企业内部集资经过严格审批和监督。各级会对企业的全部资金来源、经营状况和其他与集资有关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对于经营性亏损的企业,一般情况下不准集资。但如果有助于企业发展或扭亏的项目,并有偿付来源和能力,经过审查确认后也可以予以批准。企业内部集资的利率可高于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具体上浮幅度由审批的确定。
那么,如何购买债券呢?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以99元而非101元的价格购买债券是一个基本的策略。因为票息相同的情况下,99元买入的到期收益率会高于3%,而101元买入则可能低于这一水平。至于债券是否应该在涨到100元后继续持有还是卖出,这主要取决于你的投资目的和对后续债市行情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