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公司“1元”式定增潮涌
在新三板市场,定增价格跌至“1元/股”,一股罕见的潮流正在涌动。这个在A股市场难以想象的现象,在新三板市场却屡见不鲜。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的统计,自2015年1月以来,已有近十家新三板公司公布以“1元/股”的价格进行定增。尽管这些公司的股价在过去曾有较高的成交记录,但当前的定增价格仍让人感到震惊。
这一现象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优炫软件,该公司于2013年12月公布新三板市场首例“1元增发”案例。优炫软件主要从事网络安全软件业务,随着网络安全产业的兴起,公司增发的参与者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如今,新三板市场以1元/股的价格进行定增的公司数量已经接近三十家,且这种现象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明显增多。
这些公司的特点之一是持股集中。市场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这些公司的增发参与者主要是公司内部人士,几乎没有外部投资者。以中兵环保为例,其增发对象主要是公司内部的董事长和董事等关键人物,以及可能是与公司利益相关方的有限合伙企业。
在这种定价方式下,更像是变向的股权激励。有投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由于这些公司的股东多为内部人,因此象征性的认购价格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激励。而律师人士则表示,新三板公司的增发融资定价并不受《再融资管理办法》的约束,只要股东大会通过即可。由于新三板公司的股东数量较少且多为团队持股,因此在程序上更容易达成定价的默契。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企业在开始做市交易后公布这种定增预案。因为做市交易引入了外部股东,使得公司难以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此类方案。如果新三板公司的每股净资产高于1元,那么在定价时需要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解释原因。
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虽然新三板市场的定价机制相对灵活,但这种近乎“白菜价”的定增价格还是让人惊讶。对于内部人士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激励和奖励,鼓励他们更好地经营公司,创造价值。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则需要更加谨慎地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